第十七章 与外商打交道(上)
储吉旺心里更有底气了。如意公司生产的油缸,是一个品牌,外商十分看好。之所以西林牌手动液压搬运车在海外走俏,油缸具有极大的信誉。一是他们的油缸不漏油,二是使用寿命长。
储报了油缸的价,但他们不能接受。
谈判谈到这时,储吉旺把底子也摸清了,他觉得可以主动出击了。
储问:“那么请问,你们生产的油缸,每台价格是多少?”
对客商来说,这是一道难题。若报高了,说明储的报价自然合理;若报低了,正中了储吉旺的计,你看储是如何应对的。
他们三人用计算机拨弄了一下,说:“50美元。”
“是CIF的吗?”储要敲到实处。
“是的。”
“那好。”储吉旺的嗓子突然宏亮起来:“我向你们进口5000台!每月5000台!”
三个人顿时目瞪口呆!这样的价本来是用来压如意公司的,如今不单没压成,反而授人以柄了,弄得他们进退不是,十分尴尬。
储吉旺乘胜追击:“说定了,总裁说话是算数的,我每月向你们进口5000台!”
这就是储吉旺后发制人的谈判技巧。当然,得让人处还得让人。三个客商已不再像来时那样盛气凌人了,生意总还得做下去。
储吉旺真诚地告诉他们:“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产品是便宜,刚才我报的确实是微利价,我们初次合作,以诚相待,互惠互利,今后可以长期合作。”
双方高兴地签下了第一批合同。
第十八章 与外商打交道(下)
“中国货”的尴尬
长年累月奔走在世界各国商场上的储吉旺,心头总是敲着一个巨大的问号,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那就是,中国产品的价格为何总是很低,总是上不去?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这个问号深深地敲痛了他。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的价格可以说低得可怜,有的仅是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几分之一。
1996年3月,埃及国际博览会。七个国家八家企业搬运车同时展列在博览会上。中国参展的厂家,除了如意公司之外,还有杭州某公司的产品,八种同样的产品价格悬殊很大。美国的最高,每台1029美元,德国、法国的也不低,而如意公司的仅270美元(含关税),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
是产品质量问题吗?不一定。就以如意公司的产品为例,与美国的产品比较,质量均等,各有长处,这是事实。如意公司有ISO9002质量证书,有德国TUV、GS安全标志,有欧盟CE证书,哪一本证书不是响当当的?为什么高质量卖了一个低价格?
带着困惑,储吉旺请教埃及EPY公司的一位批发商。
谁知批发商劈头盖脸就丢回一句话:
“你为什么不标高价?谁叫你标低价?我们又没有不让你标高价!”
储吉旺一时语塞了。
批发商接着说:是的,你中国的许多产品质量并不比别人差,但是人家不相信,不放心,你标了高价就卖不出去,这是事实。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你们的有些伪劣产品损害了你们的声誉。在商家的眼中,中国货比不上日本货、德国货,他们并不分这是中国宁波如意的,还是其他什么地方的,他们统称中国货。只要有一家质量不好,就会砸了你们中国的牌子。
说到这里,储吉旺仍然不服。
批发商说,你到你隔壁那家产品去看一看,连手柄都装不上去,还谈什么质量?
储吉旺被噎住了,那么会说话的人竟说不出半句来。
批发商说:“第二个原因呢,是你们自己相互压价,自己打自己,自己压自己。我是批发商,在中国几家外贸公司询价,价格都不同,有的高,有的低;同一个厂家,价格也不一样,有时高,有时低,这叫人家怎么做生意?而且总是说自己的质量怎么好,价格怎么便宜,说别人的怎么不好,价格怎么贵,这不是互损吗?日本就不一样,任何厂家,任何客户去做生意,价格总是均衡的,不会起伏。”
储吉旺像个闷嘴葫芦似的,不能不服埃及批发商的见解。
那些大直话、大实话回答了他心中一直悬挂着的那个问号。
他想起了一位中央有关领导在福建考察时说的话,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免不了竞争。但要把竞争的功夫花在产品质量上,花在设计新颖上,花在降低成本上,花在科学管理上,而不是花在压低价格上。他举了两个例子。说的是日本 。
在筹建宝钢的时候,我们到日本去买钢材,日本四大钢厂报价都是统一的价格,没有一家乱杀价,他们当然是统一口径的,此其一;二呢,我们到日本引进显像管生产线,松下、索尼等都想介入,日方一位主管局长马上召集会议,统一安排,让松下对付北京,索尼对付上海,日立对付沈阳,南京让给菲利浦,都分配好了,生意大家做,一致对付中国,就是不能互相杀价。你看,这样的做法值不值得我们学习?
有关领导说的很在理。
同行相互杀价,储吉旺为此吃过很多苦头,他深恶痛绝。1993年9月,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为的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企业的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行为,——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令人满意,不正当竞争仍然大量存在,违法现象还没得到有力的制止和制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