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指引我们要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下,以科技创新为关键,以人才资源为根本,在求“新”求“质”中打开新局面,为燃气行业发展注入高质量“红色动能”。
一、打造新质生产力重点任务
(一)改造落后装备,打造标准化燃气场站
为提高公司场站运行服务品质,进一步加强场站运行管理工作,规范生产运营行为,改进提升落后装备,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展开重点场站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打造标准化智慧燃气场站。公司通过搭建场站安全监管可视化孪生平台,可将燃气场站的实体设备、管道、阀门等实时映射到虚拟的数字环境中,对燃气场站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使场站管理人员能快速掌握燃气场站的运行状态,提高场站运转的安全性。东钱湖6号数字智控安全场站即公司探索以“智能感知”为核心的“燃气场站数字智控安全监测应用”新型关键基础设施数智保障机制的试点,采用了包括AI监控、电子围栏、流量等物联网感知设备,可以全面感知、快速反应场站安全风险。通过数 智赋能施工安全、违禁区域管控、烟火感知监测等燃气高风险隐患,通过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燃气场站的安全风险智能监管。
(二)“数智”赋能,构筑数字监管体系
燃气行业作为安全监管的重要行业,面对严峻的安全隐患形势,华润兴光公司顺应数字改革的发展新趋势,致力于推进数字化燃气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以5G+智慧燃气建设为目标,开展燃气数字化转型,筑牢安全生产底线,织密安全监管“数字网”,实现智能化改造提质增效。公司围绕5G+智慧燃气,就智慧燃气综合管理平台项目、重点街区阀门数据监测项目、燃气管道智能腐蚀监控系统、场站安全监管可视化项目二期、铁塔高位视频监控项目等项目进行投资,于2023年底前完成投资金额2640万元。其中“城镇燃气高压管道高位巡检预警平台”成功入选宁波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2024年度宁波市公益性研究计划。
(三)驱动综合能源,探索“双碳”未来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综合能源项目已逐渐成为燃气行业发展的新引擎。根据国家战略发展部署,综合能源服务将成为未来能源供应的主要形态,将成为构建清洁、高效、低碳、安全现代燃气能源体系的关键步骤。根据“市场化、促节能、控风险”的指导思路,华润兴光公司积极探索开展RDF、区域供能、储能等综合能源项目合作。
(四)高质量高标准,推动燃气事业健康发展
燃气行业健康发展,是燃气经营企业共同的责任。为推动燃气事业高质量开展,公司组织开展学标杆争优创先活动。一是对同类班组业绩实行年度赛马公示,在公司OA上每月进行指标晾晒,对于年终排名第一的班组进行奖励。二是推广行动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让职工更有参与感。三是发布年度专业工作的白皮书,对某项工作进行专业分析、查找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方法。今年已发布客户服务、供销差率和计量管理、安全生产等白皮书。同时,公司不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前往全国兄弟燃气公司进行对标交流,学习借鉴管网运行、安全管理、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秀经验和先进做法,促进公司相关业务发展提升。
二、如何激发新质生产力动能
(一)提高政治站位,为新质生产力“铸心魂”
华润兴光公司党委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坚持以公司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任务,对标一流,把握好“新”与“旧”、“进”与“退”的合力,因地制宜发展燃气行业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党委班子成员领学促学作用,引导全体党员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公司将坚持以优更优、以优补劣的方式变革升级,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道路更清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锻造人才队伍,为新质生产力“强内力”
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人才不仅是首要资源,更是基础性的支撑力量。近年来,华润兴光公司积极行动,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杠杆,以“三支队伍建设”为蓝图,成功构建了独具“华润兴光”特色的人才培养与发展体系。一是深化制度改革,全力“引才”,激发新质生产力“质”的飞跃。响应宁波城投集团三项制度改革号召,华润兴光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公司制定了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活力与效率;实施了后备干部梯队建设方案,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储备了领导力资源;推行了全员绩效考核办法,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调整了员工岗位津贴级别,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等等。这些制度改革措施,有效提升了新质生产力的“质”能。二是校企合作,悉心“育才”,提升新质生产力“质”方。公司两次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开启订单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打造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梯队,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做到“毕业即就业”,实现精准化育才。三是建立内部人才市场,精心“用才”,提升新质生产力“质”果。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华润兴光公司建立了内部人才市场。这一平台为公司内部的人才流动与优化配置提供了便利,使得人才能够根据公司需求与个人发展意愿进行双向选择。通过精心“用才”,公司不仅提升了人才的利用效率,更激发了人才的创新活力。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新质生产力的“质”果,更为公司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三)打造“1+N”党建品牌,为新质生产力“添活力”
华润兴光公司着力推进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融合,扩大“燃梦”特色党建品牌影响。深化“1+N”燃梦特色党建品牌,在公司“燃梦”党建品牌下,开展“一部一品”党建子品牌创建工作,各支部分别创立了特色党建品牌。如镇海分公司党支部以“燃梦”志愿者品牌为抓手,开展青春“正燃”巡回宣讲活动,打造“燃梦”子品牌,开拓燃气安全宣传新思路。城西分公司党支部创建“燃梦初心”党建子品牌项目,充分发挥“党员突击队”、“燃梦志愿者”等支部先锋力量,在燃气抢险、业务突击、人才创新中主动作为,积极承担各类工作任务。城东分公司党支部创建“匠心助梦”党建子品牌,以工匠精神破解难题,积极寻找破解用户端安全管理工作中入户安检率难以提升、隐患整改难以闭环等痛点、堵点的方式方法,将党建引领融入公司各项重点工作中,把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公司发展硬实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四)办好创新学堂,为新质生产力“增动力”
华润兴光公司利用“班前十分钟”、日常操练等契机办好理论、实操、业务三个学堂,开展先锋模范传帮带,立志打造一批“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国企奋斗者,赋能燃气安全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劳模工匠讲知识,理论学堂立高度。公司组建“工匠团”,借助安全培训、场景训练、班组会议等契机开办工匠理论学堂。从燃气法规到安全教育,从技术要点到创新专利,邀请公司“浙江建设工匠”获得者领衔工匠团给一线员工进行燃气知识的教授科普。青年工匠传技能,实操学堂积厚度。公司建立人才强基专班,通过前期技能摸底、后期专项提升的实操培训,结合理论题目日日练的学习方式,持续营造比学赶超的实战氛围。青年工匠带项目,业务学堂拼效度。面对涉及民生的老旧管线改造项目,青年工匠为了提升改造项目的攻坚效率和速度,以“小阵地”发挥攻坚“大能量”,用技术“小创新”做好保障“大服务”,为轨道项目割接、老旧管网优化更新跑出安全生产加速度。下一步,公司将以全国、省级工匠为抓手,以人才培育基地为载体,通过传承工匠精神,创新专业技能,助推燃气安全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五)强化政治监督,为新质生产力“稳根基”
要答好新质生产力这篇课题,需要广大员工当“闯将”“尖兵”,树立“有益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式方法都值得去试一试,各种门路都需要去闯一闯”的理念,开展容错纠错是化解员工“后顾之忧”、打消“洗碗越多摔碗越多”顾虑的重要举措。公司纪委开展监督执纪执法,目的不在于“惩”,而是更加注重帮助和教育,通过公司OA清廉燃气板块、中心组学习群、专题会议等方式进行警示教育,多次发布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廉洁过节、数字赋能,严查快递送礼、严禁酒驾醉驾等警示教育内容。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将准确规范运用“四种形态”和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紧密结合,把握好监督执纪的“尺度”,辨明性质、缕清因果,精准分类处置,给予干事者充分的温暖、关怀和信任,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