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宁波市优秀企业家王海涛

2022-09-01

王海涛  宁波电工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董事长.jpg

王海涛,现任宁波电工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宁波日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宁波电工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就是王海涛同志的个人奋斗史。创新发展打造精品转型升级追求卓越是王海涛的创业主线。

高标准引进更新设备,推动生产方式从手工半手工向自动化升级,工艺从落后陈旧向环保先进转型。王海涛坚信好产品是好设备制造出来”的,好产品需要性能优越的设备保障和灵敏高效的质量监测系统作保障。为此,王海涛先后几次引进了多条先进生产线:2008年至今引进欧洲瑞士、德国、日本的焊接自动流水线13条;2012年开始引进日本和台湾地区领先的银合金材料制造流水线连续铸造和连续热拉设备填补国内同行空白。

适时扩大生产规模,扩充产品门类,全面升级产品应用。宁波电工从1999年的12台镦锻机发展到现在的280台铆钉机。产量从原来的800万粒/月发展到现在的2.5亿粒/月。接点产量从无名小厂到稳居世界前五的巨变保持拳头产品高速发展的同时,王海涛运筹帷幄,产品门类从接手企业时单一的铆钉接点,逐步扩展2008年向下游延伸到焊接组件和铆接组件,2012年往上游扩展到银合金线材。领先的设备和工艺,优异的产品质量,完善的产品种类促成了公司和欧姆龙、松下、富士通等五百强企业,宏发、思瑞克斯、公牛等行业巨头的全面战略合作。

王海涛始终坚持以创新作为企业生命线的经营理念。他说引进技术不是目的,是研发新技术的起点,王海涛走出一条引进消化、模仿吸收、创新升级的技术改造之路。2012年公司自主选材并设计的高压氧化炉,将国内氧化炉腔压力等级从9(0~1.6MPa)提升到(0~2.5MPa) ,真正实现了中国银合金的“高压内氧化”,该产品其独特的细微组织可以填补国内汽车继电器对触点的苛刻要求,已经获得松下泰康、海拉宏发、泰科电子等汽车继电器客户的青睐,解决了高端市场材料卡脖子的难题;

2015年前触点后处理以手工操作为主,客户每次审核都对后处理提出诸如手动的不易规范,洗液的纯度和更换不易控制,清洗数量和效果的不易掌握等改进要求。王海涛经过多次的模型模拟和程序设计,开发设计了3条接点全自动后处理流水线,技术改进升级的全自动线解决了这些长期积累难题,后处理清洗工艺也因清洗液从氟利昂、三氯乙烯等限制级变更为碳氢环保级产品的改变成为环保工艺,解除了工艺上环保的后顾之忧,又全面提升公司产品在高端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2021年宁波电工着手开发“一模三冲”镦锻新设备大大提高核心竞争力国内传统的镦锻设备因两次成型的原因造成接点银层分布不均,产品飞边毛刺大,银线开裂比例高,王海涛在2021年成功研发出新一代“一模三冲”设备,有效解决了多年的行业难题。

此外,王海涛总经理还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通过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为社会贡献的同时兼顾员工的利益,分享发展成果”的核心价值。王总的“创国际电接触品牌,树百年宁波电工”企业愿景,“自强不息,产业报国”的企业使命。会在一代代宁波电工人中传承光大。

作为宁波电工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和宁波日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党支部书记,王海涛同志非常注重党建工作: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传播者。利用周末组织党员奔赴大陈岛,瞻仰大陈岛垦荒纪念碑2021年,纪念百年建党,,带领公司18名党员观看习近平六次调研帮扶过的淳安县下姜村图片展,在田间地头,在河渠堤坝,在绿水青山中现场感受下姜村脱贫致富后的巨变。重温习总书记在2006年在下姜村调研时要求共产党员要做发展带头人,做新风示范人,做和谐引领人,做群众贴心人的讲话。探索如何在工作中当好共产党员“四种人”。

王海涛同志在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实践中表现突出,后荣获宁波市梅墟街道党工委2020年颁发的“最美梅墟人”称号、宁波高新区党工委2021年第三届“最美高新人”提名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面对2020年春节前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2020年2月7日开始按照市政府规定王海涛带领人事、安保开始行动,做申请复工复产的准备,电话逐个对员工排查,落实一人一表,建立隔离室,安排消毒师傅早上6:30和下午5:30一天两次对22189平方厂区用消毒包消杀,要求员工乘私家车或电瓶车上班,员工入厂前在大门口测量、记录体温,设置独立隔离点,工作、就餐等都制订详细防疫流程,一步步根据街道要求改进和规范防疫方案。同时成立以党员为骨干120名的宁波电工合金疫情防控快响志愿服务队,随时接受政府街道的调遣,搞好工厂防疫的同时完成防疫任务,服务社会

作为公司大家庭的“家长”王海涛总能在员工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员工何作勇家突发火灾,资助五千元应急;2员工尹雪玲重病在床时送去八千元治病员工邢晓珍儿子患病治疗时支援三千元员工王传坡病逝后孤儿寡母生活困顿时,捐款七万元纾困多次协调街道和学校,为多位员工解决子女入学困难问题;热心公益,2022年5月通过“陶慧敏爱心发展基金”为红十字会捐款一万元。带头组织公司员工在抗震救灾中多次募捐;成为梅墟街道的纳税大户的同时公司累计为社会提供新增就业岗位231个,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分享